温州肯恩大学是一所中美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大学,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校园占地1056亩,总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将绿色低碳融入校园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整合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实践,温州肯恩大学以建设“智慧、生态、低碳”校园为目标,系统性推进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循环、智慧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应用,并成功获评“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院校)”。
1、校园机动车出行低碳化
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内应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穿行,师生在各个校区之间的机动化出行主要依靠校园内的电动穿梭巴士。根据校园总体规划,主校区和东校区设置电动巴士环线,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站点。在此基础上,建议扩大校园巴士的服务能力。
1) 把校园电动巴士延伸到城市地铁站。目前温州地铁S3在校园附近的站点尚未投入运营,但是学校应积极与市政府协商,在地铁站到校门口大约400m的城市道路上开辟校园电动巴士专用道。在终点站不但留有回转场地,而且也可以直接通往地铁出入口。
2) 增加校园巴士的宿舍区线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经常有学生和老师需要搬运行李从宿舍进出校园,如果有校园巴士可以进入宿舍区,则可以无缝换乘地铁或者城市公交,大大减少私家车或者出租车进入校园的需求。
校园巴士与城市地铁站的连接线路和宿舍区线路
2、教师通勤交通电动化
温州肯恩大学校园在外围规划设置了5个地下停车场,合计停车位4296个, 其中东校区2243个。通勤上班的员工和访客可以把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并换 成校园穿梭巴士、骑行或者步行。学校可采用以下激励措施来鼓励减少私人机动车使用:
1) 机动车的多人合乘机制,为教职工的“拼车”创造可能的便捷,如停车优惠等。
2) 校园巴士搭乘服务,满足教职工日常通勤交通的接送巴士,以固定的时间、合理的班次为教职工服务。
3) 设立自行车出行日,作为交通公益活动,宣传非机动交通的环境、健康优势,提倡步行优先权益宣传,有助于提升校园交通的人性关怀,确立传统校园步行优先的交通模式。
校园停车场应该配备充足的充电桩以鼓励员工通勤车辆的电动化,到2025年前有不少于1/6的停车位配备充电设施,并应该根据需求及时增加。可以结合新建建筑屋顶光伏和储能电池给员工的电动车充电,并提供优惠的电价。
1、可再生能源规划与应用
温州肯恩大学立足绿色校园理念,针对不同功能区域的用能特点,构建了多维度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例如,学生宿舍采用空气源热泵与余热回收技术,为生活热水系统提供高效热源;食堂屋顶大面积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结合设备形成并网发电网络;图书馆、行政楼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穹顶,通过高透过率玻璃折射技术,将自然光线精准导入建筑内部空间,结合智能照明系统,显著降低日间照明能耗;校园还特别设计了雨水回水净化系统,中水利用用于绿植灌溉与景观水体循环。
建筑学院屋顶光伏系统
2、能耗监测系统与管理体系
温州肯恩大学践行智慧能源管理理念,通过物联网架构构建全域能源数字监测网络。校园以建筑群功能划分为基准,搭建水、电三级计量体系,在楼宇单元及末端设备部署智能传感节点,形成覆盖全链路神经感知系统。电力监管方面,在学生活动中心与温肯楼,智能电表与AI+BIM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可动态解析峰谷用电规律及用能特征曲线;供水管道采用超声波远抄智能水表,通过分区计量实时对比理论用水量与实际流量差异,生成渗漏预警;所有实时数据同步至校园智慧平台。
校园学生活动中心绿色节能数智平台
1、雨水收集
校区通过“渗-蓄-净-用”四级处理流程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循环。建筑屋面及道路雨水经虹吸式收集系统汇流后,通过初期弃流装置拦截初期污染径流,随后进入旋流过滤单元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及颗粒杂质,净化后的雨水存储于地埋式蓄水池,处理后再生水用于周边绿化的灌溉与养护,道路冲洗;
2、海绵校园
海绵校园以海绵城市理念的可持续校园建设模式,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渗透设施、防洪与调蓄系统、通过透水铺装、生物滤池何排洪渠组合设计,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提升,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雨水,同步实现雨洪调蓄与景观美化,海绵校园通过生态与工程结合的技术路径,将自然水文循环融入校园建设,既保障安全韧性,又塑造低碳可持续的育人环境,是未来绿色校园发展的重要方向。
温州肯恩大学秉持“功能适配、智慧调控、弹性管理”的空调系统设计理念,基于建筑空间特性与使用场景实时精准化供给策略。学生活动中心与行政楼部署AI+BIM智慧空调管理架构,以数字孪生平台为中枢,集成群控系统、末端设备物联网及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与AI学习测算法,实现与用能需求匹配。学生活动中心采用热泵中央空调高效节能冷热一体,且系统中具有热回收轮系统,具有高效技能、低排放、环保性强等特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可显著降低能耗;校园综合实验楼空调系统采用云端远程管理、智能日程设定及多级权限控制,实现空调系统能耗降低15%-32%。
校园空调热回收系统
校园综合实验楼空调群控系统
温州肯恩大学基于校园空间功能差异,建立不同场景的智能照明管理体系。室外景观、校园主干道照明集成光感与时控双模系统,设置不同时间阶段不同需求场景匹配功率运行节能方案;教学区普通教室、采用LED光源;大型报告厅、大礼堂等高规格场所配置可编程调光系统、支持色温、亮度多维度精细调节;中心湖区与建筑泛光照明搭载智能场景控制,设有教学日常模式、假日模式、迎宾模式等情景预案。通过智能照明网络与LED高效光源,校园照明能效较传统下降效果显著,运维响应效率提示,构建出兼具人文关怀与科技美感的智慧光环境。
智能照明系统
校区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校园绿色网站与年度《学生可持续发展行动白皮书》发布机制,系统呈现碳足迹追踪、生态项目进展及环保成果数据。校区农场推出“变废为宝、绿色再生”堆肥活动,绿色校园日志,“从教育生活,践行可持续发展”,通过“让世界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目标主题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渗透日常,形成可持续校园文化范本。
WKU校园绿色网站
学生可持续发展报告
科研创新也是温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鼓励师生跨学科合作,聚焦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例如,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温瑞塘河水质治理项目,学校不仅为区域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还实现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此外,学校的SPF项目(Student Partnering with Faculty Research Program,学生与教授合作科研项目)通过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与教授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学术前沿的机会。
温瑞塘河SPF项目
学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全球多所高校合作,通过参与各类国际论坛(如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论坛等),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研究成果。不仅如此,通过国际实习与交换项目,我们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在全球舞台上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之路,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开阔视野。
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论坛